聪明的人赢在思维方式!
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,你是否遇见过这样的人:
为人处事十分犀利,眼光独到,思路清晰,逻辑缜密,能一眼就看穿事物本质,考虑问题全面而不失重点。
这种人在职场上往往是担任要职,且多角色在身,但却能做到面面俱到、如鱼得水。
他们看起来明明没有空闲时间来读书学习,却往往能博闻强识、语出惊人。
而你在职场尽管殚精竭虑、竭尽所能,却收效甚微、难觅洞见,连完成自己分内的事务都会忙碌得焦头烂额。
你试图学习效仿他们,却往往找不到门路。
为什么你拼命努力,却始终成不了他们那样的人呢?因为根源差异不是努力程度,而是思维方式。
加微信:56636097,免费领取创业秘籍《旗帜网络笔记》电子书
今天我们通过《蔡泽忽悠当宰相》这个历史小故事,来简单研究一下如何提炼思维模式。
你们可能想象不到,春秋战国时期的蔡泽,完全是凭借着“三寸不烂舌、两排伶俐齿”,从一个无业游民当上了秦国宰相。
用当下流行的话来说,靠的就是一张忽悠人的嘴早年间,蔡泽东奔西走于各诸侯国之间,找不到一份理想的工作。
正在他考虑明天去哪里碰运气的时候,忽听秦国传来消息,说秦国宰相范雎推荐的河东太守王稽因有造反嫌疑,被秦王砍了脑袋。
范雎推荐的另一叫郑安平的人,接替白起率兵攻赵被围后,投降了赵国。
这两个人都属叛国投敌,作为推荐人的范雎责任重大。按说,他该引咎辞职,但他并没这样做。
秦王虽然没有追究他,但对他的信任度已经明显降低。
蔡泽仔细分析了范雎的处境,认为范雎已经身陷危机,说不定哪天秦王一不髙兴就会算老账,让他宰相做不成,连命都保不住。
蔡泽认为自己发迹的机会来了,他以最快的速度直奔秦国。
路上,他边走边制造舆论,见人就说:“他一到秦国,秦王肯定要拜他为相,到那时,现任宰相老范雎就该卷起铺盖回老家种地去了。”
蔡泽这些话很快就传到了范雎的耳边。范相虽然很生气,但也很好奇,心想:“这个蔡泽究竟是个什么人物,竟敢到我的一亩三分地里收庄稼!”
于是,蔡泽前脚到,后脚就被范雎请进了相府。范相爷打起官腔问道:“听说你要到秦国来做宰相,让我回家种地去,是真的吗?”
蔡泽理直气壮地回答道:“是呀。”
范雎气得差点儿从椅子上跳起来,说:“你这个猴样也能当宰相?”
蔡泽轻轻一笑说:“春夏秋冬,四季轮换。如今您不行了就该下台!”
范雎气得吹胡子瞪眼睛,拍着桌子训蔡泽。
蔡泽拱拱手,直攻其心道:“宰相大人,此言差矣!别看您现在还风光体面,但您的潜在危险大着呢。
您想想历史上在您这样的高位上能善始善终的有几个,冤死屈死的倒有一大把。
就拿白起来说吧,他为秦国立下的汗马功劳可不比您小,可是到头来还不是被秦王砍了脑袋吗?
所以呀,您趁现在威望还好,秦王也不十分讨厌您的时候主动退下来,一来可以保住自己的名声威望,二来还能享受到优厚的待遇…
这样的好结果何乐而不为呢?”
蔡泽这番话忽悠得头头是道,范雎想想确有道理。当他想到自己有小辫子在秦王手里,当宰相久了一定会有同僚不满。
趁现在蔡泽当宰相的舆论盛行之时退下来,不失为一个好主意。于是,范雎决定马上辞官归隐。
他把蔡泽带到秦王面前,大大地称赞了一番之后,向秦王递上两份折子:一份申请辞官归隐,另一份则是举荐蔡泽做宰相。
秦王并未同意范雎辞官,但同意暂时留下蔡泽。
过了几日,范雎又上奏称自已有病,要求辞官隐退。
秦王同意了,并且正式任命蔡泽为秦国宰相。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机会往往就在眼前,要学会如何造势,把握时机,成就自我。